2016年3月29日,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召开海洋科学与人才培养合作研讨会。会议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会议双方十二位优秀专家学者就多个海洋相关领域科研进展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下半场在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召开,双方就联合培养海洋人才项目进行了研讨交流。此次会议由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海洋研究院副院长郑玫教授主持。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林间、人事教育处处长徐海等13位研究员专程从广州前来参加会议。北大海洋研究院、工学院院长张东晓,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周力平,海洋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王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晋仁院士,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海洋研究院兼职教授陶澍院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清华等7个院系的二十余位领导、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张东晓院长及林间副所长代表双方致辞。张东晓院长指出,北京大学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应强强联合,紧密合作。林间教授结合中国海洋研究发展现状,指出此次研讨会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南北结合,培养未来优秀的海洋人才。在随后的报告交流中,北京大学的陶澍院士做了题为《全球大气污染物高分辨排放清单及其应用》的报告、郑玫教授做了题为《海洋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的报告,杨海军教授、韦骏研究员、陈永顺教授的报告题目分别为《过去2万多年以来地球系统能量平衡机制初探》、“Numerical studies of air-sea interactions in the maritime continent”、 “The first Chinese OBS experiment at mid-ocean ridges: Crustal structure at Southwest Indian Ridge”。来自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杜岩、彭世球、唐丹玲、张长生、漆淑华、徐敏六位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Indian Ocean climate modes and global warming”、“Role of ocean diapycnal mixing in decadal modulations of El Niño”、“The response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yphoon”、《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与生物合成》、《来源于海洋微生物的海洋天然防污剂的研究》以及“The first 3D MCS experiment at East Pacific Rise: Magmatic activity and hydrothermal system”的精彩报告。现场答疑交流环节气氛浓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对多学科的主题报告反响良好。
张东晓院长及林间副所长致辞
北京大学作报告教授、学者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作报告专家、学者
29日下午,与会双方就合作培养海洋科学人才进行了研讨交流。讨论伊始,南海海洋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王发左、北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长王磊、副院长郑玫分别就各自发展状况进行了工作报告。随后,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间教授提出,希望参考美国MIT/WHOI Joint Program的成功运作模式,建立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海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他指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尽快推动北大海洋研究院和中科院南海所之间的合作,双方教师应搭建桥梁、积极参与、相互支持,实现合作共赢。交流期间,北京大学与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专家、教授针对合作项目中可能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学生名额、导师授课、资源利用、南北基金以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的细节问题各抒己见、发表看法,与会双方热切表达了继续推动合作进程、切实开展联合项目、力促项目落地的良好愿望。
下半场交流讨论
会议最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郑玫教授作了发言总结。她指出,合作项目的重点在于双方积极推动实施,在具有共识和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各项措施的具体化。会议在意犹未尽的讨论中顺利结束,双方均表示期待下一次的见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