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热点新闻
所在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做客外事系列培训 畅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时间:2015年12月31日 10:37来源: 点击数:

12月2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中信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2015年秋季外事系列培训”第三讲暨中信书院前沿论道第四期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建民以“世界的变化与中国”为题,从认识世界、把握大势及外交战略三方面,分享了他在新书《吴建民谈外交》一书中总结的外交理论。演讲会前副校长李岩松会见了吴建民。

演讲会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我院教授翟崑主持,现场气氛热烈活泼,吴建民与在场听众积极互动,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认识世界

以外交视角回顾中国荣辱兴衰的历程,吴建民指出,“中国人应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至关重要。

2013年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吴建民对《战国策》进行外交角度的解读。通过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纵横游说的历史,吴建民对外交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指出,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中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正式设立外交部。历代统治者在惯性力量下不看世界、闭目塞听,是造成近代中国与外部割裂、远远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同时,吴建民通过对比郑和与哥伦布探索海洋的硬件实力,对郑和下西洋的可能性进行了积极假想。在他看来,明朝“海禁”政策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制约了中国在海洋、在与世界联系方面的进步发展。吸取中国的历史教训,我们今天必须要准确认识世界,决不能“眼睛向内”。

把握大势

那么,应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呢?吴建民认为,认识世界必须把握大势,即把握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包含两重含义:第一,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第二,它指出了解决矛盾问题的路径。

首先,吴建民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例,具体阐释了两位领袖在把握时代主题上的异同。不可否认,“战争与革命”作为上世纪一定时期内的时代主题,影响着国内的建设布局,毛泽东也充分把握住了这个大势。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时代主题也随之改变。毛泽东之后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存在对时代主题的误判,未将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不发展,人民生活不改善”的后果。

联系当今世界,不能把握大势、不能把握时代主题的例子仍在不断重演。在2015年的慕尼黑安全峰会上,吴建民针对欧洲难民危机的成因提出了独特见解,他表示,欧洲面临的危机是“美国主导的三场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打出来的”。在他看来,小布什出兵伊拉克,就是“思想停留在过去,认为战争可以解决问题”的产物,但事实证明,新时期用战争解决问题是无果的。

此外,吴建民还举了2014年在首尔召开的世界政治论坛的例子说明把握大势的重要意义。会议上,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在发言中比较了欧洲和亚洲安全性,他表示亚洲存在欧洲国家少有的边界冲突,因此亚洲比欧洲更危险。对此,吴建民很不赞成,他反问:“你如何解释欧洲乌克兰打起来了,亚洲虽然有矛盾、有冲突,却没有打起来?”吴建民认为,这个问题要以全球视野看待,即全球有三个中心:第一,动荡与冲突中心。此中心主要位于美国北部,已耗费了全球大量资源。第二,金融危机中心,主要在欧洲地区。第三,全球经济增长中心——东亚。

东亚经济增长是全世界需要的,东亚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作用是大势决定的,没有一个国家会以破坏经济增长作为自己的政策。因此,东亚地区虽然存在问题,危机也能得到控制,“把握大势,就能看清楚了”。

外交战略

最后,吴建民强调了外交战略的现实意义。“战略是跟利益连在一起的,大战略是和大利益连在一起的。中国21世纪大战略是什么?这个问题想清楚,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在吴建民看来,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意味着中国必须保持发展的势头。目前,中国的发展势头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高峰,如果能将此势头再保持30到50年,中国就“完全起来了”。其次,封闭导致落后,要保持发展的势头就必须保持对外开放的势头。在这样的利益要求下,中国必须实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有益于发展的事情中国人支持,有利于合作的事情中国支持。不重蹈殖民的覆辙、不重蹈苏联的覆辙,不扩张、不结盟。

吴建民提到去年国内主张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声音和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外交会议上“结伴不结盟”的主张。他认为:“今天中国如果和某一个大国结盟,一场新的战争就打起来了,中国的发展势头就没有了。”

吴建民强调,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是最符合中国人利益,也最符合全世界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这个战略“我们的利益有了巨大的发展,我们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124个国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因此,中国在21世纪必须看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大势,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吴建民对于中国南海、台湾大选、“习马会”、中越关系、公共外交及巴黎恐怖袭击等问题都作出了详细回应。他表示,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外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发展构建良好环境,“软”和“硬”都是手段而非目的。难不在“硬”,难在讲道理,讲道理且令人信服才是软实力的根本。

此外,吴建民还鼓励莘莘学子学习各国语言,将自己培养成爱国进步、立场坚定、学识渊博的外交人才,为中国的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背景链接:

吴建民,现任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外交界。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此后,他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驻荷兰、法国大使。2003年12月,他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新闻链接:http://pkunews.pku.edu.cn/xywh/2015-12/29/content_292368.htm


关闭

地 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5层 511

邮 编:100871

电 话:010-62752344

传 真:010-62752344

邮 箱:pkuocean@pku.edu.cn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 Copyright by ocean.pku.edu.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