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下午14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RC 2022-06共享航次计划圆满完成“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 水文生化航段的科研任务,“嘉庚号”科学考察船顺利返航靠泊厦门高崎码头。
本航段于11月26日上午自厦门启航,历时33天,总航程3176海里,搭载了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2个课题组共30名科考队员。我校海洋研究院和地空学院博士后卢汐、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商纪元在27个站位共采集了近八百个样品,将用于南海环流多同位素示踪研究。
图1 卢汐正在整理样品
与陆地上的野外考察工作不同,海洋科考受气候、燃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航时间往往具有较大机动性,而这样的科考机会珍贵而稍纵即逝。卢汐博士从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回国,刚刚加入北大,便接到了航次通知,她毅然放弃返乡与家人团聚的计划,奔赴厦门,踏上她的首次南海之旅。
海洋科考的特点之一是样品的珍稀性。科考船的续航上限决定了船只无法在同一站位大量取水。再加上南海受冬季风影响的海况较为恶劣,常常需要躲避风浪,“船在前面跑,巨浪在后面追”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采水量不断缩减。这对卢汐和商纪元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水作业环境,既要视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采水方案,又要兼顾科学研究的系统性,还要做好与其他小组的协调工作。
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后,重返国内海洋科考的卢汐说,这次经历既熟悉又新鲜,我国新一代的科学考察船不仅仪器设备专业齐全,还兼顾了出航人员生活上的舒适和工作交流上的便利。“嘉庚号”上可以实时编辑整合、查询显示航次信息与站位作业进度的数据系统尤其使她耳目一新。
虽然海上避风影响采样计划,但全船安全是最重要的,而用好避风期也是海上科考的重要方面。除了阅读提前下载的专业文献以外,两位北大海洋人与船上小伙伴们分享了离校前获得的汪品先院士新著《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增强了大家为中国海洋科学奋斗的勇气和信心。
图2 商纪元正在下放CTD
在完成靠港后的卸船和寄送样品后,卢汐和商纪元于12月29日连夜赶回北京。他们期待着近600公斤的海水样品安全抵达燕园,为研究南海的海气交换、深层环流、边界清除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宝贵材料。
撰稿:梁雍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