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走向深海”系列讲座
所在位置: 首页 >> 讲座会议 >> 学术讲座 >> “走向深海”系列讲座 >> 正文
【“走向深海”系列讲座第12期】袁东亮:西太平洋的研究与国际合作
时间:2016年06月10日 21:34来源: 点击数:

    2016527日,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走向深海系列讲座在理科楼102又一次如期与广大师生见面。此次讲座邀请了84级力学系校友、中国科学院袁东亮研究员,与大家分享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讲座由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玫教授主持。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对海洋有更全面的探测和深入的认识。从全球来看,西太平洋海域对气候活动的影响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西北太平洋环流和暖池对ENSO循环、东亚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均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对西太平洋海域的科研考查对认识气候变化及制定我国海洋战略意义重大,并得到了国内外的热切关注。


袁东亮研究员

为加深北大老师和同学对西太平洋海域研究的了解,袁东亮研究员重点介绍了他参与发起的 “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国际合作计划的内容及发展现状。NPOCE是我国发起的首个海洋领域大规模国际合作调查研究计划,旨在观测、模拟和分析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动力机制及其在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海洋科考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袁东亮研究员结合海上经历,为在场师生介绍了多种奇妙的海洋调查设备,如温盐深测量仪、海洋流量测量仪、波浪测量仪、潮汐测量仪、船载CTD挂架等等。他指出,调查手段由测量海洋水文要素的仪器设备和观测载体平台组成,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遥感技术应用到海洋水文要素的观测中,逐渐形成兼具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的、三维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对人类深入了解海洋、掌握各种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提问环节在场师生积极参与了交流。

袁东亮教授简介:

北京大学校友(力学系84级),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研究,2011年以来一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开放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多次带队远赴热带西太平洋开展科学考察。主要成就包括国际上首次提出印度洋偶极子通过印尼贯穿流影响太平洋ENSO演变的“海洋通道”机制,阐明了印度洋偶极子演变的“双开尔文波”负反馈机制,揭示了北太平洋非线性过程驱动的环流(非Sverdrup环流)结构,建立起吕宋海峡黑潮路径非线性变异、印尼贯穿流源区双流环西边界流在缺口处的非线性动力机制等不连续西边界环流动力学理论体系,发现了北赤道逆流下面一支常年存在的潜流,命名之为北赤道次流(NESC),发现并命名了闽浙沿海的跨陆架穿刺锋面现象,揭示了黑潮与黄东海交换的跨陆架环流系统及其动力机制。


关闭

地 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5层 511

邮 编:100871

电 话:010-62752344

传 真:010-62752344

邮 箱:pkuocean@pku.edu.cn

版权所有 ©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  © Copyright by ocean.pku.edu.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